第一一九六章 遥遥领先-《怒海覆清1852》
第(2/3)页
无论是军事科技的铁血战场,还是民用科技的广阔天地,他的关注与参与都如同强劲的引擎,为华族科技的进步注入了澎湃动力。
“元首!”众人见到董良,只是简单地抱拳行礼。
由此可见,大家对董良已然极为熟悉,而这熟悉,源于董良一贯务实的要求。
在研究所这片需要专注实干的土地上,那些繁文缛节的务虚功夫,自是越少越好。
“徐工,正在忙何事?”董良面带微笑,轻声问道。
“嗨,还不是飞艇的问题。前线那边急需飞艇支援,可如今的状况,咱们的飞艇暂时无法远航至前线。”徐寿脸上露出愧疚之色,仿佛是自己的失职拖累了华族的伟大事业。
“徐工,你参与的项目众多,不能事事皆归咎于你,不然岂非要把你累垮?”董良并未责备,反而出言宽慰。
“其实我今日并非来找你,飞艇的问题需循序渐进解决。科学之事本就急不得,只要反复验证,终能攻克难关。你莫要忘记无线电报机小型化的问题,还有将无线电与电话机的原理相结合,探索能否开发出远程无线通话功能。”
徐寿顿时一阵头大,这可比责备他更为棘手。元首又给他出了一道难题。不过,细细思量董良之言,似乎也有尝试的方向。
电话机依靠电磁原理将电信号放大转化为声音,而无线电报由有线电报演化而来,本质上亦属电磁信号。
董良见徐寿面露困惑,不禁笑道:“我今日并非为找你,而是要寻华先生。”
“我?”站在徐寿身旁一位年过半百、头发稀疏的老人,手指着自己的脸庞,带着些许疑惑问道。
“是啊,华先生,有一事需你帮忙。”董良将计算火箭弹弹道之事对华蘅芳娓娓道来。
华蘅芳听闻,顿时愣住,他未曾料到自己钻研的数学竟能在武器制造领域一展身手。
董良见华蘅芳的表情,笑着说道:“哈哈,华先生,我们炮兵学院的学员皆要主修数学。你可莫要妄自菲薄,数学这一基础学科未来大有可为。你如今不仅要协助徐工,还需为华族培育更多数学人才。咱们华族的数学研究在历史上曾遥遥领先,只是近一两百年才被洋人赶超。身为华族子孙后代,我们怎能让祖先蒙羞?”
“元首,您所言极是。我今年亦阅读了一些洋人的书籍,他们在数学研究的定义和公式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咱们古人虽有诸多算数研究,但描述过于抽象,不利于数学的普及。”提及自己的专业领域,华蘅芳这位平日寡言之人也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学者们并非不善言辞,亦非自命清高,只是他们更愿将时间倾注于自己钟情的学术天地,不愿在无关之事上耗费精力。
“元首,咱们华族确实匮乏从事基础研究之人。如今华族科技发展迅猛,众人皆全力投身于实物研制,能静下心来做基础研究的实在太少。”
恰逢午饭时分,董良便带着几人前往研究所的饭堂,一边用餐,一边深入探讨华族的基础科学研究问题。
此前,董良未曾深入思索此问题,如今想来,华族近年来在科技树的构建上看似成绩斐然,突飞猛进,甚至在诸多方面超越欧洲。然而,这科技树的根基却略显浅薄。
华族科技的爆发式发展,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华族对西洋科学的积极引入。此时代的西洋科学虽较华族略胜一筹,但优势在于更为系统。
故而华族引入的西洋科技知识,能够迅速被华族人消化吸收。这并非夸张之辞,在另一平行时空,即便处于满清腐朽统治之下,仍有诸多有识之士奋力引入西洋知识。
其二,则是董良那犹如金手指般的点拨。董良知晓诸多未来科技发展趋向,也深谙一些简单原理,他结合当下技术,引领工匠们打造出众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武器,并在华族提前开启了电气化革命。
返回元首府之后,董良立即找来学部总长陈醴。陈醴在学部总长之位上恪尽职守,成绩卓著。华族的大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蓬勃兴起,为新生的华族培育了大量人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