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倪元璐看着眼前一窝蜂围来的乡亲故友,整个人很无奈的叹了一声气。 乡里亲友关系就是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倪元璐哪怕位居户部尚书之要职,也是躲避不开。 可是京城已无兵将,黄得功的人马还未回归,他即便有心救绍兴,那也无力可施展啊。 绍兴就在杭州边上, 阿济格的兵马现在已经杀入杭州府,眨眨眼就进入绍兴了,即便黄得功的兵马赶回金陵,然后再火速南下江浙,那也是晚了的。 而至于徽州府的那位大爷,那可不是他这个户部尚书可以调遣的。 江南士大夫之前百般的向那位泼脏水, 现在又急切需要人来救援, 指望着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想调动秦大驸马, 你以为你是谁呢? 这位驸马爷可不是好拿捏的。 金陵这边无数声音上奏皇帝要他即可出兵追击清军,结果人家转手就上了个折子——直接画了个大饼要全歼清军。 但需要浙中各州府县坚壁清野,严防死守,最好当地的乡兵土勇再来是不是的骚扰清军一二。 如此清军人疲马乏,最终转回赣西的时候,秦大驸马就能以逸待劳,一举把清军给干掉。 这个大饼是真的挠到了皇帝的痒痒,在朝堂上很是有一定的支持力,反正朝堂上不少高层都非江南人士,更不是浙中几州府的人,他们对比杭州绍兴几府被惨遭蹂躏,是更乐意看到秦朗一举全歼数万清军八旗精锐的。 大家都不是白痴,很清楚满清入关之后最大的致命点在何方。 那就是八旗数量有限。 满汉蒙加在一块八旗兵也才十几万——满八旗大约六七万人,蒙古、察哈尔八旗两万人左右,汉八旗不到三万人,加上三顺王、一顺公部也就四万出头,另外再有外藩蒙古的人马,总共大约十四五万人, 这是总动员(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老弱病残——因为满、蒙八旗和外藩蒙古都是整个民族的全年龄段成年男性都承担军事义务)所能达到的极限数字。 入关之后, 大量的包衣也被用了上来,可数量依旧有限。 只不过很多包衣被分入了绿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绿旗兵的忠诚度,也增强了鞑清对绿旗兵马的控制。 也所以鞑清才对吴三桂那么的看中。 后者手中的关宁军可是有四万人呐。 这种情况下,秦大驸马如果能一战全歼阿济格,全歼阿济格手下的八旗兵,那可就直接敲断了鞑清的一条大腿啊。 阿济格本就带着两万八旗过得长江,八战八捷把老李打的抱头鼠窜,富池口一战后阿济格等来了十几万左军的投降,然后八旗兵或留守武昌,或屯驻九江,阿济格只带了万多人就督促着投降的左军向东进攻,然后尼堪和三顺王也赶了过来,就又带来了两万多八旗,其中光是满八旗就有大几千人呢。 在应天之战前,阿济格手中光是八旗兵(包括三顺王部)就有四万人。 江宁一战先吃掉了五千人了,可要是能把余下的人也全都给吃掉,对于任何一个有眼光的有识之士言, 以浙中几州府的残破为代价, 那根本就是一本万利。 这可是鞑清两成还多的主心骨啊。 灭了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的灭了他们。 这已经深深打动了很多高层,包括皇帝在内的心了。 就连倪元璐他自己心中也清楚的知道这个机会有多么的难得。 如果从他老家在绍兴这一点上抽离开来,他也赞同不惜一切代价的解决掉阿济格。 可是重重大网牵连着他的一举一动,让他根本张不开这个口。 杭州城下己经堆满了清军的旗号,一座座营垒沿着城池周边,排布的密密麻麻。大量被强迫押入营地的百姓、财帛车队,络绎不绝。 阿济格也曾经数次随军入塞南略过。 但当初曾经把他震惊的无以复加的中原繁华,在江南富庶面前,真的很不值一提。 赣西也就罢了,九江早在清军抵到之前,就被左军糟蹋了又糟蹋了。可自大军进入了池州府,阿济格就明显感觉得出这些州县的富庶。 小小一座县城,富庶程度却就可能比及中原的州府,尤其是芜湖,只乡里村镇中所隐藏的财富钱粮,似就比他从池州府城得到的富贵还多。 而当大军转入江浙之后,昌华、于潜、临安等县城的繁盛似乎比他之前经过的池州、太平两府还要更胜一筹。 这大军要是能拿下杭州了,岂不是上上下下全都能发达啦? 可是大军屯驻杭州城下的阿济格,真心没打算打破杭州城啊。 他更想见到徽州的秦朗动弹动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