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万多军兵疯狂的逃奔江边,最终被黄蜚、郑鸿逵接应上船的人还不足四千,其余上万人非是被杀就是被俘。 卢鼎军本也在撤退之列,但城外明军全速崩溃,他见势不妙忙收拢军兵回铜陵,与留守铜陵的刘肇基、乙邦才部和合兵一处,倒也让铜陵守军增添了一些兵力。 刘肇基呆呆的立在铜陵城墙上,对于这次惨败,他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半点惊色,仿佛早就预料到了一样。 只有内心深处那股叫人整个人都觉得压抑的喘不过气来的阴郁久久也消散不了。 这就是大明啊。 明明江淮之战就表现的很好,黄闯子、秦驸马亲力主持,没有那些文官们来添乱,怎么到了眼下就又变回去了呢? 刘肇基跟东林党绑定的是很深很深,可这真不代表他愿意被个外行人指手画脚啊。 就像眼前这个,明明知道不对,偏又无法劝阻,眼睁睁的看着上万将士化为乌有,那种滋味外人是想象不到有多么的绝望的。 当然,崇祯帝现在就也很是绝望。 好女婿派来的一千兵,刚到芜湖就立了大功。但好消息还没让他开心两天呢,史可法就真的来给他喂了一坨翔。 崇祯现在无比庆幸自己把黄得功拉回了京城,要不然他连个能依靠的都没有。 毕竟这种大战不能把赵之龙、刘孔昭或是张世泽、李国桢之流拉出来充数的。 那在京城坐镇各城门,和真的领兵打仗抵御外地,那是两码事。 但是有黄得功就能顶住这一仗吗? 战火的燃烧让锦衣卫和东厂的消息传递速度大为减速,但是再慢,金陵还是能收到一些湖广的消息的。 比如说吴三桂已经带兵攻打岳阳了,然后多铎已经到了襄阳,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已经率军从武昌向东而来,一起杀到的还有贝勒尼堪和贝子满达海。 这两人引着上万八旗兵也正在东进。 可以说,清军现在已经把李自成放在了次要位置,而把主要矛头对向了金陵。 不但有阿济格和投降的左军,后续的主力也正在跟进呢。 齐鲁、淮西和中原的各部清军虽然也还没有动兵,却纷纷摆出了一副要干仗的架势,这明显是在牵制江北的明军么。 这种情况下金陵真的是一副风雨飘摇。 史可法在这个时候喂了崇祯帝一坨翔,那不止是恶心到了崇祯帝,更叫整个金陵朝堂都一片的风声鹤唳。 南都京营纵然一直在扩充兵力,然凤阳的两万军,史可法带走的万多人,还有布置在和州滁州的几千人,这就已经把南都京营掏空了大半。如今城内算上招募的新兵,满打满算也不过两万人。 黄闯子能凭借着两万人就拒敌于城外吗? 而且金陵已经把所有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可清军在解决了西北问题后,主力兵马陆续的南下,便是舍去了吴三桂的四万关宁军,多铎手中可也握着五六万精锐。 这股力量根本不是郧阳的徐启元可以招架的。 甚至多铎只需要留下很少一部分兵力镇守襄阳,就能让徐启元难以出郧阳一步。 到时候五万清军主力南来,哪个地方又能顶得住? 方岳贡、范景文等大臣也是清楚这一点,他们彼此递着眼色,这局势都到这一步了,怎么看都要请外援了。 要不然赣西江南大片的土地都沦落清军的手中,届时他们就是守住了金陵,又如何? 在方岳贡和范景文看来,这接下的战事之关键,根本不是能不能守住金陵,而是怎么去击败东来的清军的问题! 谁叫眼下的清军与此前一次次越过边塞杀入中原的清军不一样了呢。 只有大败他们攻势,一举把清军逼回九江去,至少是九江,当然武昌更好,稳稳的在江南西部布置下一道坚固的防线,这样才能确保金陵和朝堂的稳固。 而后坐等张献忠的举动。 后者绝不是坐以待毙的人。目睹了眼下的局面,张献忠脑子傻了,才会按兵不动,继续的坐山观虎斗。他肯定会兵出夔州,杀入荆楚大地的。 甚至联手汉中的李自成部,出兵关中也是一条路。 那时候鞑清就又有的忙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