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倒是有人发现了不远处的那队人马,可是也没人去在意。 “公子,现在就只剩下二三百人了。比之去年少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江哲点着校场内作训的青壮,在去年时候,一处五百户的聚集地,谋求参军的青壮哪地儿不是满满的五百人? 但现在不同了,大家都能吃饱饭吃饱肚子了,一个个参军的欲望就低下了很多。 虽然从某种角度讲,参军依旧是岛上青壮的第一选择,五百户都能有二三百人坚持操练,好成为预备兵,转而再成为正兵,这比例已经高到爆了。 但比之去年时候,大幅度下降就是肉眼可见的。 “这是好事。”这证明百姓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出路了。 就跟原时空的华夏,建国后的三十年里,参军入伍是城乡青年们最为渴望的事,尤其是农村青年们,那几乎就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唯一出路。 “这个数量已经足够了。”秦朗打马转去了大路。岛上现在水陆军怕已经有小五万众了,短时间里秦朗是不准备再扩充军伍的。 因为这个数字已经很过分看。 秦朗具体点说,也不过是占据了一个不大的郁洲山岛,外加半个胶东。 而小五万水陆军又是个什么概念? 不算军械船只的消耗,只说小五万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军饷,还有后勤部门饲养的那么多牲畜的口粮,这就是二十万两了。 所有的开销加在一块,每月三十万两是只多不少。 再有岛上诸多的行政开支呢,一个月四十万的开销,说出去都能把燕京吓死,把崇祯帝给羡慕的眼睛通红。 而秦朗从某种角度说,人物8级的他,一秒钟200个铜子,0.2两银子,一天也只能有17280两。 这意味着什么啊? 意味着秦朗每个月从系统得到的银子只有五十二万两。 多出的这十二万两银子,既要不停的购入各类物资,比如棉花,又要从徐州购买大量的铁料煤炭,还要用来造船。后者可也是一个开销很大的项目。 即使岛上的军火交易颇为兴盛,水泥、铁器等也是抢手货,每个月都能赚取丰厚的利润,但这些项目都是克制性贸易。 秦朗是不会放开量了大规模出手的。 这种情况下,他还要防备着不久后就要发生的剧变,秦朗的财政真的已经达到健康的底线了。 兵力再扩充下去就有可能引发财政危机了。 当然,这财政危机也只是他眼中的‘财政危机’,对比其他势力言那根本就不叫事。 …… “混账,混账!” 李自成整个人都止不住的颤抖,那才几个鞑子,有一万人吗?就吓的他前军三万人马战都不战就土崩瓦解? 就是当年的明军也不至于如此稀烂吧? 李自成知道自己决意弃守荆襄着实伤到了一部分军心,但荆北城池虽固,可北有强敌,南有左良玉,大军背腹受敌,如何可以久侯? 不走那就是一块死地! 所以他弃襄阳走荆州,然后自荆州南渡,左良玉那老匹夫早早就逃之夭夭,这叫李自成再是欢喜不过了。 虽然左良玉逃窜九江的时候,卷走了武昌可以卷走的一切,把之直变成一座空城,但这里为兵家形胜之地,实在是抗拒清军的好地方。 武昌北有长江天堑,且有龟山为之屏障,城池又坚固,李自成当然要坚守武昌,抵挡住清军的进攻。 他相信只要能阻敌人前进,稍挫敌锋,即可以稍稍恢复士气,振奋军心。所以他将江夏县改名瑞符县,这就是一证明。 但是李自成万万没有想到,清军方才一到,甚至都还没有正式接仗,他便大军溃败…… 第(3/3)页